(1).png)
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,一些名词和提法首次出现,传递出哪些新机遇?展现了哪些新趋势?
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将透析2025政府工作报告,针对新名词、新提法,系统梳理出2025年干部教育培训新内容,帮助干部适应政经生态实时变化,加快思想迭代升级。
——指将AI融入机器人等物理实体,赋予它们像人一样感知、学习和与环境动态交互的能力。
2025政府工作报告: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,培育生物制造、量子科技、具身智能、6G等未来产业。
——6G的理论速率将达到5G的10倍以上,还能实现与人工智能、智能感知等技术的深度融合,未来将应用在全息通信、自动驾驶、数字孪生、智慧生产等多个领域。
2025政府工作报告: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,培育生物制造、量子科技、具身智能、6G等未来产业。
“十五五”时期,中国机器人产业在创新能力、发展基础、应用领域、生态支撑、载体建设等方面将快速发展,产业规模预计将增长至4000亿元左右,且市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。
2025政府工作报告: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、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、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。
独角兽企业一般指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、估值超过10亿美元,具备独有核心技术、独特竞争优势和市场潜力的未上市公司。
瞪羚企业是指跨过创业初期后,在较短时间内以超常规速度发展,并且无论在技术、商业模式还是产业组织形式上都有强大创新能力的企业。
2025政府工作报告: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,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,支持独角兽企业、瞪羚企业发展,让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。
“投资于人”,就是将资金资源投入到人的发展和保障上,让更多改革发展成果直接作用在人身上。
2025政府工作报告:推动更多资金资源“投资于人”、服务于民生,支持扩大就业、促进居民增收减负、加强消费激励,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。
零基预算,就是不考虑过去的预算项目和收支水平,以零为基点编制预算,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,不再受以往预算安排情况的影响。
2025政府工作报告:开展中央部门零基预算改革试点,支持地方深化零基预算改革,在支出标准、绩效评价等关键制度上积极创新。
“因城施策”,是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政策的重要取向。2024年,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五部门打出房地产“组合拳”,其中包括“四个取消”,充分赋予城市政府调控自主权,城市政府要因城施策,调整或取消各类限制性措施,主要包括限购、限售、限价、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。
2025政府工作报告: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,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,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。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,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。
“好房子”必须具备安全、低碳、绿色、智能四个特征。绿色就是要让人们住得健康,低碳则是要为居民省钱、也为社会节能,智能是让居民用得更方便,安全是让居民住得安心和放心。
2025政府工作报告: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,完善标准规范,推动建设安全、舒适、绿色、智慧的“好房子”。
新型离岸贸易,是传统跨境与离岸贸易借助数字技术支撑、通过对海外流通设施和国际物流枢纽的有序布局,由平台、电商、跨境物流与离岸服务融合形成的外贸新业态,是对外贸易与服务领域的新质生产力。新型离岸贸易作为国家政策重点培育的外贸新增长点,通过资金流、订单流与货物流的分离以及数字技术的融合,推动了贸易模式的创新和拓展。
2025政府工作报告:培育绿色贸易、数字贸易等新增长点,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新型离岸贸易,积极发展边境贸易。
(来源:央视新闻、新华网)
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→
0571-86971085 0571-88273072